《深圳史志》刊文聚焦天健集团发展历史
今年是天健集团成立40周年,近日,由中共深圳市委主管的《深圳史志》刊发文章《天健集团的红色基因》,该文分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天健集团前身的三个阶段: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1945—1950)、在“三线”参与航空航天事业(1950—1982)、经济特区待转业(1982—1983),38年的军史历程。
《深圳史志》由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辑,每季出版,现已出版77期。本期设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红色记忆、地情文化、深圳故事、志鉴讲堂、人物春秋、深圳大事记等栏目。
天健集团的红色基因
1983年9月,随着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声号令,两万基建工程兵从全国不同的地方集结深圳,支援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他们参与了深圳由边陲小镇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全过程。深圳市天?。牛┕煞萦邢薰荆ㄒ韵录虺铺旖〖牛┦瞧渲幸恢е匾慕ㄉ枇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转企业中,它是唯一一家以团级建制整体转业后的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企业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1945年。在转业深圳之前,这支部队有38年的军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
天健集团的最前身是一支县武装大队,后来逐步发展成连、营、团。在正史中,这样小部队的演变不会有准确而详细的记载,这给考证公司的历史起源造成了困难。
在原深圳建设集团董事长刘更申、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中心离休干部张广业的协助下,我们寻找到了线索。刘更申、张广业均为1951年参军,张广业参加过抗美援朝,2020年获得中央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们提出,追溯天健集团的历史渊源可以从1945年8月的承德自卫队开始。彼时,承德隶属热河省,并且是省会。为了核准这一史实,公司专门派人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党史研究室求证。
承德自卫队,是一支地方自卫武装,身着便服,也没有像正规部队那样训练有素。1945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刚刚组建不久的承德自卫队接到上级命令,向东北进发。这一根据地之所以叫“冀热辽”,是因为它所在的区域跨河北、热河、辽宁三省。
当时国际国内的大背景是,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东北抗日联军利用与苏军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长春、哈尔滨、沈阳、吉林、佳木斯、齐齐哈尔等70余座城市和县镇,并在苏军的配合下,发动群众,摧毁敌伪势力,维护社会秩序,大力发展地方党组织,接应关内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承德自卫队到达长春后,被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18师直属工兵连,跟随大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在战斗中负责修筑战场工事,以及抢修前线指挥所等,为战斗的胜利提供支持。此后,直属工兵连跟着部队一路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同15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的部队于1950年5月解放海南。
这个阶段的时间是1945年8月到1950年5月,从自卫队到工兵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参与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战斗。部队打到哪里,工事就修到哪里,为大部队行军打仗提供了坚强保障。
第二阶段:在“三线”参与航空航天事业
这个阶段是从1950年到1982年,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国防重大工程的建设,部队主要承担军用机场、地下坑道、地下作战指挥所、战机库、战备油库、雷达阵地、导弹发射台等军用工程抢修抢建,以及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在艰苦的岁月里淬炼了一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工程劲旅。
1950年,刚刚组建不久的人民空军接管王家墩机场。上级命令直属工兵连迅速修复王家墩机场。由于修筑机场的工程任务紧急,工程量较大,靠一个直属工兵连无法完成任务,因此直属工兵连被扩编为中南空军第32工程大队,升格为营级单位。
工兵作为一个兵种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5年,作为独立兵种,工兵改称工程兵。1957年5月20日,广州军区空军与广州军区防空军合并为广州军区空军。同年,工兵营部队也随之从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工兵营,变更为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兵营,属于独立工程兵,负责机场跑道等军事工程修建工作。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家组建空军修建总队,后改称空军工程兵总队(师或团级),并在空军、军区空军和军区空军指挥所成立相应工程勘察设计机构,全面承??站?、洞库、阵地、指挥设施和营房的建设,保障空军的全面建设和发展。1963年2月,以广州空军后勤部机场工程兵营为基础,在广西柳州组建成立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3890部队,归广州空军后勤部领导。
1975年,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正式转入基建工程兵。1975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5〕198号文,基建工程兵31支队正式成立,直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承担航空工业基本建设任务,支队定额11000人,后增加至15000人,番号为建字870部队。自1976年4月起,第三机械工业部“兵办”从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改编了基建工程兵302大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队自修复王家墩机场以后,于1951年参与建设了长沙大托铺机场,1953年修建南昌昌北机场,1955年修建了汕头机场,1957年修建佛山沙堤机场,1958年修建了梅州兴宁机场,1960年参与了惠州平潭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此后,参与了广西吴圩机场的续建工程,该机场于1962年11月投入使用。此外,还在不同时期参与重修或新建了耒阳机场、邵阳机场、零陵机场、湛江机场、田阳机场及陵水机场。
1976年,基建工程兵302大队从湖南衡阳开拔,前往湖北荆门驻扎。国家相关部门于1971年在荆门漳河水库边破土动工建立宏图机械厂(国防航空工厂),负责总装与试飞水上轰炸机。宏图机械厂最初设计规模宏大,投资2亿元,可容纳10000名工人同时施工。在荆门期间,除了承接宏图机械厂工程任务之外,302大队还承接了大量民用工程,如襄樊卷烟厂、襄樊电视塔及火车站职工住宅,武汉贸易信托大楼建筑工程、武汉油脂化工厂、电影机械制造厂、汉口大智路蛋厂、汉口自来水厂、汉口贸易大楼、武汉五十中教学楼等。
值得一提的是,落户湖北荆门之后,基建工程兵302大队是五十万基建工程兵大军中唯一一支开赴广西修建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备工程的队伍,也是唯一跨出国门前往中东国家约旦承接海外项目的基建部队。
第三阶段:经济特区待转业阶段
1982年,基建工程兵兵种撤销,302团及其上级单位31支队前往深圳经济特区,在正式转为地方建筑企业之前,有10个月的待转业阶段,或者叫过渡期。部队要“找米下锅”,自己养活2000多名战士。这个阶段的时间很短,从1982年12月到1983年9月。
曾经担任过深圳市市政工程公司党委书记的陈德伦在当年的日记中有确切记载:1982年10月14日,基建工程兵302团5名领导第一次来到深圳,听取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并参观了蛇口工业区、友谊商店、东湖宾馆和深圳水库等,在这次的考察中,也为302团在深圳选择了生活用地和建设用地,即猫颈田。1990年福田区成立之后,这里改为景田。
1982年12月14日开始,基建工程兵31支队机关及其下属的3个团大规模调遣,53列军列,其中干部1235人,战士7012人,职工84人,大部队进深圳到1983年9月15日基本结束。
302团大部队来到猫颈田时,这里还是几个小山坡,山坡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瘦瘦的桉树,林间只有几条村民
上山砍柴时踩出的羊肠小道,除了桉树,到处都是一丛丛一人多高的茅草。大家只知道要转业成地方建筑企业,但是从事哪些业务?何时转制?不得而知。来到深圳,所有的家当是146万元的固定资产,20.8万元的流动资金。2000多人的还得在百废待兴的深圳寻找工程项目,以养活大家。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深圳市政府决定在1983年4月动工修建深圳直升机场项目。政府在挑选施工队伍时,考虑到302团的前身曾是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在历史上修建过不少军用机场,当即拍板:深圳直升机场就交给302团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当年的大台风,全团官兵苦干加巧干,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用合同分项目包干到连,定时定量定质考核,仅用了四个月零二十六天就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赶在当年10月1日前交付给甲方,并在深圳市场获得高度认可。
就在基建工程兵302团建设深圳直升机场的过程中,1983年9月19日,基建工程兵驻深圳部队改编大会在深圳戏院举行,工程兵总部首长张启斌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梁湘、周鼎及三四百名基建工程兵代表出席了大会。此前的9月1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下发〔1983〕168号文件《关于二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我市施工企业的通知》,在这个文件里,明确了要将302团改编为深圳市市政工程公司。
1983年9月,基建工程兵302团在如今的市政大院进行改编,完成了从部队到企业的根本性转变,这支部队彻底离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成为深圳地方国企之后,在深圳这块热土,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除市政工程之外,业务范围还逐步拓展到房建、地产、商业、物业和投资等领域,成为了城市建设与服务的“主力军”“攻坚兵”和“先锋队”。在应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前,天健人始终发扬“铁军”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城市高质量建设,服务城市高品质发展。